元朝全面推行纸币制度前期流通状况良好后期为何一团乱糟糟?

最后编辑时间:2024-04-12 09:08:31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元朝货币集宋代交子、会子、关子及金交钞之大成,首次在中国全面推行纸币制度,对元朝及中国历史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从元世祖中统元年到元朝灭亡,元代纸币的发行与流通大体经历了中统钞法、至元钞法、至大银钞、至正钞法等演进阶段。

  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蒙古政权已经开始使用纸币。太祖二十二年(1227),便宜行元帅府事何实以丝为本位,在博州(今山东聊城)发行了名为“会子”的纸币。

  中统元年(1260年)七月,诏令印造“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位,以两为单位,规定丝钞二十两为银一两。

  至元十三年到至元二十三年的这近11年时间里,元政府共发行中统钞12618278锭,平均每年发行约1147116锭,年人均发行占有额约为5290.9文。

  至元十九年(1282年),王恽在论及钞法时指出,中统钞一贯只相当于旧时的一百,即物价已经上涨了10倍。

  由于中统钞法被严重破坏,难以支撑财政需求,元政府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三月下诏颁行由尚书左丞叶李拟定的《至元宝钞通行条画》,印造“至元宝钞”。

  根据统计,从至元二十五年到至大二年(1288至1309)的22年时间里,元政府共发钞币合中统钞84628230锭。

  为应对财政危机,至大二年九月,元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发行“至大银钞”。至大银钞面额从一厘到二两,分为十三等。

  至大三年,发行至大钞145万锭,合中统钞36259200锭,是中统元年到至元二十三年27年所发纸币总额的2.5倍,创元代发行纸币额最高纪录。

  据统计,从至大四年到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的25年时间里,共发行中统钞和至元钞129096040锭,年人均发行占有额约为60436文。

  纸币流通量的剧增,使通货迅速贬值,不仅没有解决财政困难,物价反而进一步上涨,人民生活更加艰难。

  元顺帝即位之后,钞法问题已十分严峻。鉴于“钞法篇虚,物价腾涌,奸伪日萌,民用匮乏”的形势,朝廷决定币制改革。

  元朝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纸币管理制度,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但元代通膨胀非常严重,究其原因,除了滥发纸币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可是,在元代中后期,一方面政府大幅增加纸币发行量,另一方面社会商品生产却陷入萎缩,两者背道而驰。

  据不完全统计,元代曾发生天灾513次之多,土地高度集中,租税异常沉重,元后期的税额比元初增加了二十倍以上。

  至元二十四年(1287)大举南征,仅自元旦至二月中旬已支付军费五十万锭,即两千五百万贯,等于唐天宝年间全国税收的十倍。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关键在于具有与纸币发行量等同的准备金。没有准备金或不能以兑现的方式调节流通中的纸币数量,则纸币几乎废纸。

  元政府在前期曾建置准备金,但自至正十三年(1276)以后,存贮于各处的金银逐渐被挪作他用,发钞无所依凭,钞所以日轻。

  元朝所推行的货币制度建立在宋金货币制度基础之上,并使之在范围上更加广大,在结构上更加完备,在元前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

  但随着帝国版图日益扩大,中后期战争频繁,财政匮乏,元政府为弥补财政亏空,滥发宝钞,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看了本文后,给对元朝纸币制度感兴趣,且有意深入研究的读者推荐一本专业讲述元朝纸币相关知识的书籍《宋金元货币研究--元朝货币政策之形成过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和购买:

  简介:《宋金元货币史研究-元朝货币政策之形成过程》探讨重点关注宋元发达、复杂的纸币运作制度。元代货币政策基本方针为专用纸币,从纸币是如何产生发展的,可一窥元朝货币政策的确立过程。该书通过历朝运作纸币政策中出现的发行-通膨-崩溃这一规律循环,使用纸币与使用铜钱之消长,纸币推行之困难、利弊,其与贵重货币之间的相互影响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展示了古代中国史上纸币的发展衰退过程。对于社会经济史、货币史研究之推动,对存世资料较少的金元时代之了解,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