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历】1月23日宜直面生活

最后编辑时间:2024-01-24 20:33:53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倘若不假思索地接受一个问题,并按其要求去寻找答案,反而更会陷入到比这一问题尚不存在之时更危险的境地。

  学者特里·伊格尔顿曾写道:“在判定什么可以充当答案时,问题的本质很重要。甚至可以说,难就难在提出问题,而不在于寻找答案。众所周知,一个愚蠢的问题只能招来同样愚蠢的答案。”

  伊格尔顿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十八岁时考入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师从着名的文学批评家 F·R·利维斯。

  在剑桥,年轻的伊格尔顿一直感到自己与贵族氛围格格不入。他像是英国版的小镇做题家,只知道如何学习,从来没有人教过他该如何社交,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

  “当时我作为一个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通过十年寒窗摆脱了贫苦的工人阶级。所以尽管我成功地脱离了原来的环境,进入剑桥,但相比之下,我的社交和情感发展都是落后的,尤其缺乏为人处世的技巧。”

  后来,他结识了对他影响至深的老师雷蒙·威廉斯。在威廉斯的影响下,伊格尔顿接触到马克思的着作和左翼思潮,逐渐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批评家。

  在伊格尔顿撰写的牛津通识读本《人生的意义》中,他向读者坦白:这本书并不会给出有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的明确答案。因为哲学家都有一个惹人厌的习惯:喜欢分析问题,而不是解答问题。

  比如路易十六被斩首时头上有多少根头发,一朵云或者一个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或许答案的确存在于某处,只是并非全知全能的人类无法抵达它,也无需抵达。

  伊格尔顿说:“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正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就像我发表餐后演讲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说了多少个字,这反而有助于我圆满地完成演讲。”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