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马依彤:用先进医术让边疆人民有“医靠”

最后编辑时间:2023-08-04 14:26:32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中新网乌鲁木齐8月3日电 (王小军 毛琴)“我热爱这片广袤的土地,要像胡杨一样深深扎根在这里。”从医40年,新疆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马依彤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他带领团队率先在新疆开展一系列先进诊疗技术,填补了新疆乃至西部地区的空白,带动了新疆心血管学科的发展。

  日前,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等6部门发布了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来自全国不同领域科研生产一线名科技工作者入选,新疆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马依彤获此殊荣。他也是新疆目前唯一一位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

  马依彤出生于新疆克拉玛依的一个医学世家,祖辈三代从医。他从小就在家人的熏陶下对医学感兴趣,从新疆医学院(现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毕业后,就进入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心脏介入导管室工作。

  90年代初在日本完成留学的马依彤见识到了国外发达的医疗技术,他毅然回国,一心想要振兴家乡的医疗事业。多年来,他主持完成各类心导管介入手术上万台次,并率先引进推广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与国内同步开展介入诊疗新技术,实现了“疑难危重不出疆”。

  医学研究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和现场调研,马依彤走村串户,几乎走遍了天山南北。过程中,他将先进的诊疗技术手把手传授给落后乡镇、农牧区的医务人员,以提高基层医疗水平,让当地老百姓有机会得到更好治疗。

  马依彤走村串户,几乎走遍了天山南北。过程中,他将先进的诊疗技术手把手传授给落后乡镇、农牧区的医务人员,提高基层医疗水平,让当地老百姓有机会得到更好的治疗。(受访者提供)

  坚守边疆40年。马依彤表示,自己深受导师汪师贞教授的感染,导师50年代从上海主动请缨来到新疆,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导师晚年,我们去探望他,他都要询问我们工作、学习情况,关心科室的发展和下一代青年医生的培养。”

  医者精神,代代相传。马依彤心系新疆医疗事业、敬业奉献的精神也影响了一批批他的学生。“去国内外权威医院、机构学习,学成归来留在新疆,为新疆各族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到目前,马依彤培养的硕、博士研究生、介入医师、临床实习生等近千名,超过一半分布在全疆各地,多数已经成为其领域的带头人。

  马依彤率先在新疆引进并推广了“非开胸艾氏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技术”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开展了“妊娠合并重度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扩张术”、完成西北地区首个双腔起搏除颤器的安装术使新疆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

  马依彤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018年6月与武汉大学宋保亮教授为共同作者,在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科学)上发表论文,该成果入选2018年“国内十大医学研究”。2019年,马依彤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资助,是新疆医疗卫生行业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在岗位奋斗了40多年的他,依然在科研上充满斗志。马依彤介绍,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我们计划在二尖瓣、三尖瓣的微创介入治疗上实现新的突破。

  “荣获最美科技工作者是更大的动力。这不仅是对我自己工作成绩的认可,更是对我们在边疆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付出和贡献的认可,是对新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鼓舞和勉励。未来我将尽己所能,继续深耕心血管病研究,守正创新,为健康中国贡献才智和力量。”马依彤说道。(完)

  夏日里,河北省迁安市境内的白羊峪长城沿线树木葱郁,盘踞在山巅的古长城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愈发壮美。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持续优化钢铁产业布局,推动钢铁产业向精深化、高端化发展,不断延长钢铁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竞争力产品,全面提升高端精品钢材比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村民反映磨憨镇有野生亚洲象群出没,踩毁、啃食农作物。接警后,该辖区消防救援大队迅速成立野生亚洲象监测小队,派出6名消防员,连续5天全时段盯紧象群活动轨迹,确保人象平安。

  “我拾荒拾不动了,熬夜也熬不动了,但我会用别的方法,一直帮助孩子们上学。”19日,91岁高龄的“拾荒助学”老人王坤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考虑到备降昆明长水机场需20分钟,而前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需3小时30分钟。在询问家属及医生的建议,机组成员立即与湖南航空运行中心联系,经过综合研判旅客情况,决定紧急备降在最近的昆明长水机场。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