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得糖尿病27岁进ICU”上热搜背后

最后编辑时间:2023-11-19 13:46:43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长期以来,糖尿病通常被认为是“老年病”,年龄大了可能会血糖、血压、血脂高,似乎成了再普遍不过的事。

  11月14日是第17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近日,浙江小伙13岁确诊糖尿病、27岁进ICU的病例再度登上热搜:小伙确诊2型糖尿病后,仗着自己年轻,不仅不规律服药,也不注意饮食,各种奶茶、碳酸饮料不离手,还经常熬夜、吸烟、暴饮暴食,排除了家族遗传病史,确定小伙的糖尿病就是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所致。

  11月17日,在2023华西内分泌代谢论坛上,也有专家指出,中国早发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发病率增长趋势,或许被低估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纪立农在论坛上作《早发2型糖尿病的全球疾病负担和诊疗需求》主题分享时表示,全球40岁以下人群、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4%,在40年前,中国整个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不到1%,现在,中国40岁以下人群糖尿病发病率接近5%,也就是说,每100个人中就有5个糖尿病患者。而20岁以下的糖尿病发病率是每10万人每年734人,30岁到40岁之间的患者,70%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

  值得警惕的是,40岁以下早发糖尿病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的风险明显增高,甚至影响预期寿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田浩明教授解释说,当前的社会生活方式下,大家的摄入量太多、运动太少,多余热量累积导致肥胖,而肥胖会给人体的β细胞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损害,长此以往,β细胞以每年5%到10%的速度衰减,进而出现了糖尿病。

  以往常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糖尿病,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青少年身上,归根到底,是近20年来,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

  2型糖尿病的低龄化,与青少年肥胖的关系密不可分。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李舍予举了一个例子,今年10月,一名年仅15岁的男孩,就不得不住进医院、接受手术干预的方式进行减重,对于18岁以下的肥胖患者,手术治疗这一干预手段是需要严格谨慎考虑的。但身高1.5米左右的男孩,体重已高达300余斤,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不得不选择手术治疗。

  究其原因,孩子在幼年时就因吃多动少的不良生活习惯体重超标,又因肥胖多次遭受校园霸凌,身体和心理的多重因素下导致恶性循环,体重再度狂飙。“肥胖没有控制好,后期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必然升高。”李舍予说,青少年儿童的肥胖问题,其实是整个公共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共同面临的难题,是需要建立家长、学校、医院、社会等多方位联动机制予以干预的社会问题。

  尽管目前还没有治疗手段能够彻底治愈糖尿病,但好消息是,通过尽早地预防和干预,可以减少糖尿病发生、或在糖尿病前期得到较好的逆转,达到长期稳定,就可以称为糖尿病的缓解。

  田浩明教授表示,首先是要改变生活方式,以达到减肥的目的,如果单纯的生活方式改变效果不佳,可以药物治疗辅助。对于体重指数在35以上的严重肥胖,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自己又没有自控能力改变生活方式,达到手术指征后,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但归根到底,还是要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保持规律的生活,才能达到糖尿病长期缓解的目的,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早期阶段,尽量要在早期得到有效控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护理学科主任袁丽表示,对于糖尿病人的管理“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尤其是出院后的自我管理尤其重要,涉及饮食、运动、药物、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等各个方面,以饮食结构来说,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调整方式不同。

  “总的原则就是定时定量、低盐少油、多蒸煮少煎炸、食物种类丰富,保证三大营养物质齐全。”袁丽说,在一餐总热量中碳水化合物供能占50%-60%,蛋白质占10%-20%,脂肪20%-30%,可以根据身高体重、劳动强度进行个性化调整。

  在健康宣教中,为了方便患者控制进食量,通常采用模糊饮食法,使用标准大小的餐盘、定量的水杯等标准饮食模型,患者可以直观地知道自己吃了多少。同时,进食的顺序也很重要,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碳水,也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情况。

  近日,一种名为“司美格鲁肽”的降糖注射剂在网络上受到广泛关注。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童南伟教授表示,司美格鲁肽作为处方类药物,无论是减糖还是减肥,都应该在专业指导下使用。对于糖尿病相关的前沿治疗技术和药物的使用,童南伟表示,目前,效果最长的控糖类注射药物,药效也只有一天,不久的将来,会有胰岛素的周制剂出现,也会有兼顾胰岛素和司美格鲁肽的长效注射药物,减少糖尿病患者打针的次数,提高幸福指数。对比指尖血糖监测、埋植在皮下组织的连续性血糖监测,正在试用阶段的无创血糖监测仪器无疑前景最大,在减轻患者痛苦、监测繁琐上实现突破。

(责任编辑:管理)